剥甲、吃肉,这是绝大多数穿山甲生命终结的方式。它的肉,被看作是可以彰显身份的珍馐野味;它的甲,则因“穿山”这一虚名,被认为具有通经活络的药效。
人类如黑洞般永不满足的口腹之欲,在数十年间,将这种温和又胆小的动物,推向了濒临灭绝的深渊。
它像士兵一样全身披着坚硬的铠甲,但造物主却吝啬地没有赋予它任何“战斗技能”。它在“传说”中可以打通一座山,但事实上,它最多喜欢找个土质松软湿润的地方挖个洞。这种叫做“穿山甲”的动物,很多人从影视作品中知道了它的大名,但却少有人见过它的庐山真面目。
或许,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会永远失去它们。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境内的穿山甲被大量捕猎,导致野外种群数量在数十年间,急剧下降达90%左右。尽管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穿山甲已经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与众多的濒危物种一样,它们并没有逃脱厄运。
最终,它们出现在了国人的汤药里、餐桌上。但国人的想象力远不止于此,除了绝大部分用作药材,穿山甲的甲片还被雕刻成各式各样的工艺品,堂而皇之地摆在各种网站、论坛、贴吧上进行售卖。
与此,虽然穿山甲的所有种都被列入了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I,其国际贸易受到严格管制,但由于亚洲市场对穿山甲的大量需求,针对穿山甲的非法盗猎和走私贸易一直没有停止。
时至今日,栖息地的丧失和人类如黑洞般永不满足的口腹之欲,终于将穿山甲推到了绝望的边缘。2014年7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物种生存委员会将中华穿山甲和马来穿山甲的受威胁等级提升至“极危”(极度濒危),这也就意味着,它们离野外绝灭仅仅一步之遥。
“森林卫士”厄运难逃
如果没有人类带来的威胁,对于穿山甲们来说,生活原本是一件简单快乐的事情。它们白天在舒适的洞穴里呼呼大睡,到了晚上才外出活动和觅食。白蚁是它们最爱的食物,只要有它们在,森林就能免遭蚁害。
会打洞,会游泳,会爬树——对于穿山甲们来说,“技多不压身”。作为名副其实的“森林卫士”,它们用自己又细又长、布满粘液的舌头舔食蚁类,一只体重3公斤的穿山甲,一次就能吃下300~400克白蚁。
穿山甲母子间的亲情丝毫不亚于人类,外出时,穿山甲妈妈会把宝宝背在背尾部,走到哪儿背到哪儿,而宝宝就这样安心又舒适地趴在妈妈背上,像很多人类孩子儿时的记忆一样,妈妈的背对它来说就是温暖的全世界。
保护与利用,失衡的天平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中国的野外穿山甲资源量就已经很难满足国内药用和食用市场的需求。在外媒频频指责中国、越南等亚洲国家将穿山甲杀光吃绝时,中国的穿山甲保护工作依旧表现得差强人意。
穿山甲是一年只生一只幼崽的哺乳动物,失去了妈妈的穿山甲宝宝,即使有人工喂养,也多半无法成活。人类的一己之私,造成了这种动物血腥惨烈的生存悲剧,生命的脆弱和无助,让人无法不扼腕叹息。
由于中国、越南等亚洲国家对穿山甲的大量需求,亚洲的四种穿山甲生存状况早已岌岌可危,盗猎和走私者又将黑手伸向非洲,导致非洲的穿山甲种群也遭遇灭绝危机。如果这样的趋势持续下去,很快,它们就将在野外绝迹。
被关在笼中待宰杀的穿山甲,努力想要逃脱,但即便它撞得头破血流,也绝无可能打开这牢不可破的铁笼。而无论它看上去有多么无助可怜,它也无法寄希望于杀戮者的同情心。惨死,是它逃不掉的命运。
黑市贸易的重灾区
穿山甲已经成为全世界走私最严重的哺乳动物之一,市场上大量非法销售的穿山甲片的存在,直接地反映了穿山甲的盗猎和走私问题。动物保护者们忧心忡忡,他们呼吁将穿山甲从《中国药典》中删除。
民警正在给执法行动中查获的受伤的穿山甲上药。卷成球状的穿山甲们就这样被盗猎和走私者一只一只装进袋子里,进行运输和贩卖。
被传统中医认为有通经活络药效的穿山甲片,黑市批发价是2600~3000元每公斤,而合法销售的甲片价格则高达8000元每公斤。
大量被盗猎走私的穿山甲,只有少部分能够活着被执法人员解救出来,对于它们来说,这实在是不幸中的万幸。在确认身体健康之后,它们会被放归野外,但它们之后的命运将怎样,谁也无法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