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凶四象
太极生两仪,两仪又孕育出四象。在中国古典哲学中,“两仪”象征着阴阳,“四象”则代表着东西南北四方之神。这四象,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也对应着春夏秋冬四季以及金木水火等自然元素。如果从数学角度看,四象与数字七、九、八、六息息相关。
四象的另一种解读是少阳、老阳、少阴、老阴,它们的名字还有孟章、执名、监兵、陵光等。在秦汉以后,四象的象征逐渐与飞禽走兽相结合,如青龙代表东方,白虎代表西方等。这种象征体系的形成,与中国的天文学观察密不可分。古人通过观察星宿的分布,将天区划分为四组,形成了四象的概念。
二十八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产物,它们按照太阳视运动的路径排列,每一象由七宿构成。东方的七宿像龙,故称为“青龙”;北方的七宿像一只龟,称为“玄武”;西方的七宿像虎,便称“白虎”;南方的七宿像雀,便是“朱雀”。这些星宿的排列不仅反映了古人对天文的认识,也体现了他们对自然和宇宙的思考。
依当代科学研究考证,四象二十八宿及黄道十二次的建立与命名,是古代天文观察与历法制定的基本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体系大约形成于距今五千年的历史中,源于中国,而后传播至世界。天文学的发展直接推动了中国唯物辩证哲学思想的形成与完善。《周易·系辞》中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等理论,实际上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天地万物变易规律的深入研究。
用现代通俗的语言来解释,《易》所传达的古典哲学思想是一个以天地人为核心,结合时间因素的唯物辩证体系。这个体系通过简易的方式传承千古不变的道理。其核心概念“太极”,既包含宇宙的广大无垠,也涵盖事物的最小单位。这一哲学体系研究的是天地万物的变化规律,通过八卦来预测吉凶,指导人们的生活和决策。阴与阳,为天地万物之根本,男女之象征,上下之代表,寒暑之比喻。人们将恒星日称为“太阳”,月球则称为“太阴”。日、月、地球的运行导致四季更迭,寒暑交替,昼夜变化,这正如“两仪生四象”的比喻。
世间的万物演变,源于天地之间的风、雷、水、火、山、泽的相互作用。为了阐述这一哲理,《易》首立八经卦,以天地定位,风雷相薄,水火相射,山泽通气为纲领,演绎万物变化的哲理。以六十四卦象征万物变化的各种道理。这就是“四象生八卦”的阐述。其中,“八卦”并不仅仅指八经卦,而是指八卦这种哲学传承载体。
八卦所传承的哲理并非仅仅为了娱乐,而是为了教导人们顺应自然规律。明白顺应自然则得,逆之则失。得则吉,失则凶。《周易·系辞》对此有明确界定。理解这些吉凶的原理,是为了让人们遵循自然规律,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这就是“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的道理所在。
纵观古今,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进步源于对客观自然规律的研究与应用。《易》经的核心要义就是研究万物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并应用于人类的生产与生活。这就是科学。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就是不断接近科学的过程。
四象是古代天文学中的重要概念,指天空中东南西北四大星区。我国把天空分为“三垣”和“四象”七大星区,“四象”即东苍龙、南朱雀、西白虎、北玄武。四象也指《易传》中的老阳、少阴、少阳、老阴,与星宿相互融合,如青龙表少阳主春,白虎表少阴主秋等。四象的概念在古代日本和朝鲜受到极大重视,常被称为四圣或四圣兽。
四象特指青龙、朱雀、白虎、玄武,是古人将黄道附近的区域分为四组星宿后所想象出的动物形象。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这些星象也随着季节变化而显现。今天所知道的四象——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不仅代表天文中的方位和季节,还是古代丹经中常见的基本概念之一。简而言之,“四象”就是古人对天空星宿的一种解读和想象。
生肖守护神|生肖配对|12生肖配对|生肖属相配对|生肖运势|十二生肖配对表|十二生肖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