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纂周易折中要点概述或周易折中
一、《易经》与《传》在古代是分开独立的著作,经过费直、王弼的合并,程子接受了这一做法。吕大防、晁说之、吕祖谦等儒者主张恢复原本状态。朱熹的《周易本义》依据吕祖谦的本子编撰而成。在明朝初年,程传和朱义并行,而编撰《大全》时,遵循的是先程后朱的时代顺序。现今主张以朱熹的易学为主,因此先列《本义》,经传的次序也依照《本义》原本,希望学者能回归古经,避免遗忘本源。
二、关于易书的论述,包括传承、传授、易理的深奥等方面,都是后学应知晓的内容。《大全》中有一篇纲领,只记载程朱之学说。但周子、张子、邵子等人对易理也有精深研究,他们的观点虽未成书,却常有微言大义。历代儒者叙述源流,讲论指趣,其说皆值得参考。按世次、义类分为三个篇章,不仅与程朱之言相互印证,也展现了程朱之书有源有委。这样的编纂方式,融合了古今之见,非独断专行者可比。
三 探求易辞的义例可依据孔子的《彖传》和《象传》。自王氏《略例》以后,诸儒虽有发明但尚未详备。现今略为分析罗列以指导学者观象玩辞之要义。全经的大意与纲领一同被叙述在卷首。
四 《大全》所采各家之说以宋元为主。收录范围上起汉晋下至元明。将《朱义》置于前列是因为朱熹独得易之本义。易之义理,程子阐述最为详尽。他们二人继四圣而有作,因此他们的书籍被系经后。其余诸儒学说有所得亦有浅深之别,取其有益于经者系于朱程之后。若其言论与朱程相悖但仍有一说者则别标为附录以待后之君子解决这也是朱熹的意愿。
五 在汉晋时期解说易经的人大多沉溺于象数而离经叛道。因此自隋唐后王弼独领风骚他破除了互卦、纳甲、飞伏等陋习并专注于以理谈经。然而王弼所领悟的是老庄之理并不完全契合圣人之道因此程传的出现使王弼学说被再次审视易经之书根植于象数而非简单的义理之言自焦赣、京房以来过于穿凿附会象数以致守理之儒者鄙视象数至康节邵子之学融合图卦蓍策皆为易学之根本不能被一般的象数所忽视因此朱熹推崇邵子之学并与程子并称《本义》融合了程邵两家之学后人无论言理义或言象数只要折中于朱熹即可。近代解经者往往偏执于术数或事理而忽视真正的易经精髓我将这些内容删节不录以还原易经的精微奥妙。
在博大精深的学术界程子和朱子的思想犹如璀璨的明珠引人注目。他们谈论的都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深入充实易于理解并为学者提供了极大的帮助。解读经传之理我们主要以《周易本义》为主对于其与《程氏易传》的不同之处我们持公正态度进行折中处理并参考和核实历代的解读以形成全面的观点。对于前贤未言之处我也分享自己的见解虚心探讨深入钻研虽未得真谛但求体会先贤的虚怀之心追求真理。
《启蒙》一书由朱子编撰与《本义》相辅相成。《大全》中所载的图说是朱子在创作《本义》时的重要观点而卦变图则是为了回应在《本义》中以卦变为说的人。《大全》虽以图说为主但却忽略了朱子的《启蒙》一书特别是《本图书》和《原卦画》两篇未被采纳。我决定将《启蒙》全书附于书后以体现古人右书左图的意图。除此之外我还对历象、《九章》等深奥之学进行研究并对其与易道的关系深有体会。从河洛本源、先后天位置到大衍推迎之法我都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和分析并附于《启蒙》之后名为《启蒙附论》。
夫子在《序卦》和《杂卦》中的论述精妙深奥。长期以来诸多儒者并未对此深入研究。我通过对陈希夷和邵康节的观点深入思考逐渐理解了《序卦》和《杂卦》的深层含义。我将为《序卦》和《杂卦》进行明义解读将其置于《启蒙附论》之后作为本书的结尾以助学者全面理解易经之精髓。
十二星座运势|12星座运势|每日星座运势|星座月份表|今日星座运势|星座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