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壬辨疑(7)

《六壬辨疑》深入解读

近日,我再次沉浸在韦氏《秘藉》的海洋中,心无旁骛,深究其卷一的入门补缀篇。读到第五十五页时,其中的“十二支藏干”理论引起了我的深思。子中藏癸水、丑中藏己土辛金壬水……这样的设定,是否也有画蛇添足之嫌呢?

在我看来,涉害课的地盘运作有其特定的规则。当我们将视线聚焦于地支正五行相克与“入手法”中的寄干理论时,十二支所藏的人元便不再那么相关。例如,当寅加未,涉归本家时,寅克未土是一重克,而未中已土则是二重克。而当丑土加入时,又是一重克。但丑中所藏的人元已土则不被考虑在内,这是因为“丁寄在未……”的缘故。学者对此应有所领悟,避免混淆三传灾福的异端。

《六壬》还有起行年之法的应用,各种书籍对此有不同的解读。我倾向于尊重《大全》的观点。我也注意到其他书籍中的一些误解和偏差,如误神为将,误将为神;有的以一昼一夜为一日辰而用旦暮贵等。这些观点虽然各异,但在此不再赘述。

六壬、奇门、太乙皆源于《周易》,是其在不同领域的衍生支流。其中,《六壬》在义理和象占方面都将《周易》发挥到了极致。我认为,研究其分支的同时不忘追溯其本源,用心体悟,是阐发易学精蕴、贯通三才之道的重要途径。利用《六壬》描述的自然界周期运动变化规律的系统模型,将时空关系纳入其中,与自然界和谐共振,以求得矛盾的相对统一和平衡。这种平衡的追求,正是达到“天人合一”的易学最高境界的必由之路。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六壬》不仅仅是一种学问或技术,更是一种追求和谐的哲学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六壬》所倡导的核心思想。当我们真正理解了这一思想并将其应用到生活中时,我们会发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生活也因此变得更加美好。

十二星座运势|12星座运势|每日星座运势|星座月份表|今日星座运势|星座配对